了解冬虫夏草
科普知识
冬虫夏草的历史记载
发布时间:2015-06-12
摘要:冬虫夏草,1300年前中医药典籍中已有记载,在民间流传超过2000年,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没有任何一味可以单独替代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归肺、肾经。补肺,强肾,益精气,理诸虚百损的描述,是中华民族千年经验与智慧的总结。
 
        一.中医药等历代典籍关于冬虫夏草的记载

        冬虫夏草是与参、茸齐名的珍贵滋补品,1300年前中医药典籍中已有记载,在民间流传超过2000年,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没有任何一味可以单独替代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归肺、肾经。补肺,强肾,益精气,理诸虚百损”的描述,是中华民族千年经验与智慧的总结。正是因为冬虫夏草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会流传至今。

        中医药等历代典籍中,包括《吾三卷香》、《寿世保元》、《本草备要》、《本草二经》、《甘露宝库》、《本草图说》、《四川通志》、《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纲目拾遗》、《柑园小识》、《文房肆考》、《药性考》、《重庆堂随笔》、《得毂轩丛膘》、《本草分经》、《本草问答》、《金川琐记》、《本草正义》、《本草再新》、《本草用法研究》等都记载了冬虫夏草。

        《吾三卷香》记载:“冬虫夏草可治胃痛,筋骨疼痛。”

        1615 年,明朝内府大御医、著名医学家龚廷贤的《寿世保元》中《药性歌四百味》记载:“冬虫夏草,味甘性温,虚劳咯血,阳痿遗精。”

        1694年,汪昂的《本草备要》:“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   

        《本草二经》记载:“入肺肾二经。”

        15世纪,《甘露宝库》记载了冬虫夏草。日本金城典子博士的译文如下:“冬虫夏草能够恢复身体失去的精气,调理全身的身体机能,除去因为过于偏重体力的增 强而产生的疾病,避免罹患消化器官方面的疾病。对于任何疾病都很有效,无副作用,是具有多种效能的宝库。”

        1757年,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入肺、肾经。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治膈症皆良。……保肺气,实腠理,补肾益精。主治:肺虚咳喘,痨嗽,痰血,自汗,盗汗,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1765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治膈症,蛊胀,病后虚损。“夏草冬虫,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以其得阴阳之气全也。……功与人参、鹿茸 同,但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食用……”“冬虫夏草性温暖,补精益髓,此物保肺气。”“周兼士:性温,治盅胀,近日种子丹用之。”

        1795年,清龙柏(佩芳)的《药性考》(原名《太医院手记》):“味甘、性温、秘精益气,专补命门……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嗽,治膈症皆良。”
朱排山的《柑园小识》中记载:“冬虫夏草生打箭炉,冬生土中如蚕,较蚕差小,如三眠状,有口眼,足十有二,宛如蚕形,苗不过三、四叶……”“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胶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以番红花同藏则不蛀。或云:与雄鸭同煮食,宜老人。”
地方志《四川通志》记载:冬虫夏草出里塘(土司名,今四川理化县),拨浪江山。明谓之温暖,其说其是,又称其补精益髓,则盛言其功效耳,不尽可凭也。此物补肾,乃兴阳之作用,宜于真寒,而不宜于虚热。

        《得毂轩丛膘》:“土人往往取以炖鱼肉鸡鸭食之,大补肾水;亦可配合补药老年人食之更宜。余求得数十枚,溶示于人。或曰,人患心头疼。以此虫煎汤食之,立愈,永远不发。”

        1778年,唐铨衡的《文房肆考》记载:孔裕堂,桐乡乌镇人,述其弟患怯,汗大泄,虽盛暑,处密室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 川解组归,遗以夏草冬虫三斤,遂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痊愈,因信此物之保肺气,实腠理,确有征验,嗣后用之俱奏效。

        1808年,王秉衡的《重庆堂随笔》:“冬虫夏草,具温和平补之性,为虚疟、虚痞、虚胀、虚痛之圣药,攻胜九香虫。凡阴虚阳亢而为喘逆痰嗽者,投之悉效,不但调经种子有专能也。”秦武域的《闻见辩香录》:“土人剖而食之,云其性热,大滋补。亦有阴于束为把以馈遗者。”

        1840年,姚澜(又名维摩和尚)的《本草分经》:甘,平。补肺肾,止血化痰,治劳嗽。

        李心衡的《金川琐记》:“俗称虫草初生,朗芽一缕如鼠尾,长数寸,无枝叶,杂生细草中,采药者需伏地寻择,因芽及根。虫形未变,头嘴倒置土中,短尾对生,背有蟞曲纹,棱棱可辨,芽从尾出,盖直僵蚕,非仅形似也。然剖之,已成草根。每岁唯四月末及五月初可采,太早则蛰虫末 变,太迟则变成草根,不可辨识矣。”“味甘乎,同鸭煮,去滓食,益人。”

        1920年,张山雷的《本草正义》:“入房中药用……此物补肾,乃兴阳之作用,宜于真寒,而不易于虚热,能治蛊胀者,亦脾肾之虚寒也。……赵氏引诸家之说极多,皆言其兴阳温肾……”。赵学敏的《本草再新》:“有小毒,入肺、肾二经。”

        1941年,《本草用法研究》:“此物一虫一草,一热一寒。夏草性寒,单用令妇女绝孕无子;冬虫性热,壮命火,益精髓,补肺肾,实腠理(读音同凑,意:肌肉的纹理)。两者同用则甘,无毒,养肺益阴,化痰,益气,止血,治劳嗽膈症,诸虚百损。
 
        二.藏医药名著中记载的冬虫夏草

        在藏医药理论中,人体由“培根”、“隆”及“赤巴”三部分组成。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将《月王药诊》译成藏文,它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学著作。其中首次记载冬虫夏草功效—治肺部疾病。

        公元780年,《藏本草》中记载了冬虫夏草“润肺、补肾”的功能。

        公元15世纪《医学千万舍利》记载,冬虫夏草能清“隆”及“赤巴”病。

        《金汁甘露宝瓶札记》记载:“冬虫夏草味甘,性温。滋补肾阴,润肺,治肺病、培根病。”

        《图鉴》记载:“清肺热,治肺病、培根病。”

        《新编藏药配方》:“滋补强身,阳痿遗精,体虚多病,支气管炎等症。”

        《新编藏医学》:“治腰膝酸痛,阳痿遗精,体虚多病,支气管炎等症。”

        《西藏冬虫夏草》:“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及肺炎等症。”

        《藏医药》:味甘、性平。补肺益肾,强精,化痰。主要用于肾腰疼痛,阳痿遗精,虚弱老损,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三.国外关于冬虫夏草的记载

       明代中叶1400—1465年间就从浙江传到日本,并在贵族中广泛食用。

       1726年由欧洲的传教士尚加特利茨库把从中国西北采到的冬虫夏草带到法国,由Reaumur在法国科学院的学士大会作了介绍,并登在会议纪要上。

       1878年由Saccardo归为虫草属Cordyceps,冬虫夏草的研究在国外引起重视,中国虫草也开始驰名于世。

       1943年,Berkeley鉴定了中国的冬虫夏草,正式定名为:中国虫草Sphaeri sienesis。
 
        四.其他关于冬虫夏草的记载

        冬虫夏草的珍贵价值,在明清笔记小说中就有了记录。

        吴敬梓(1701—1754)的《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上就有关于虫草入食的描写:杨州盐商万雪斋邀牛玉团等到酒楼聚饮:……抬上席来,两位一桌,奉过酒。头一碗上的冬虫夏草。万雪斋请诸位吃着,说道“像这样东西也是外方来的,我们扬州城里偏生多……”这说的是扬州的事,说明在那时虫草已经作为筵席上的菜了。

        清朝纪岚《姑妄听之》、徐昆《柳崖外编》中有如下文字记载:“滇南有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入夏,虫以头入地,尾自成草,杂攒于蔓草潭撂露间,不知其为虫也;交冬草渐萎黄,虫乃出地,蠕蠕而动,其尾尤籁癞然带草而出。益随气候转移,理有然者。”

        陈箔《横涩轩丛牍》云:“嘉庆八年(1803)冬,余叔由四川秀县旋里,带回一物,其形类蚕,长径寸,尾生草,长二寸许。问何物?此小金川所产,名冬虫夏草,虫性耐寒,故冬月则到处蜿蜒,夏日则缩身入土,虫腹精液即化绿草而从尾出。该草长一二寸,虫乃死。”
 
        五、以冬虫夏草咏的两首诗
 
        《聊斋志异外集》
        冬虫夏草名符实,
        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竞能兼动植,
        世间物理信无穷。
 
        《听雨接随笔》
        何形毕竟是真形,
        为草为虫化末停。
        那是流因萤终天,
        春风原上不重青。
        居然小草宿根存,
        蠕动还能返本真。
        自有真机随变化,
        炎凉总不负天恩。